【摘要】护理教学论文发表【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护理论文 篇一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常发生于妊娠期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可达9.4%,严重影响围生期母子健康,是产妇和围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如何避免其发生,并早期介入处理,减少并发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研显示,早期的护理干预也可以有效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并在其发生后改善血压情况,提高顺产率,降低分娩风险。本研究对4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
(n=43)和护理组
(n=47)。对照组患者,平均
(25.0±5.4)岁,平均妊娠
(37.9±3.2)周;护理组患者,平均
(25.2±5.3)岁,平均妊娠
(37.3±3.5)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平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第7版的标准:
(1)妊娠期首次出现血压≥140/90mmHg
(1mmHg=0.133kPa),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2)血压在分娩后逐渐恢复正常,一般在3个月内;
(3)伴/不伴有上腹部不适,排除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病史;
(4)产后确诊。
1.3方法所有患者入院由同一组医护人员给予护理和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以往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
(1)一般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细心照料患者饮食、睡眠等,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可适时辅助产妇作适量运动,孕妇尽量左侧卧位,避免宫内窘迫。
(2)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加强病情观察,每天测量患者的体质量变化,评价水肿程度,定期测量尿蛋白,给予间断性的低流量吸氧治疗。按医嘱监测血压,认真完成交接班,加强夜间观察,随时更新临时救护车里急救药物和器材。
(3)产程护理:第一产程时间较长,正确引导患者分娩,鼓励患者自然分娩,密切观察胎儿的基本状况。第二产程需要患者配合宫缩用力,可允许患者近亲进入产房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第三产程,医护人员配合药物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大出血,做好抢救准备,婴儿顺利娩出后及时给予处理,并告知产妇婴儿健康状况。
(4)子痫护理:患者发生子痫后,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抢救,帮助左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开通静脉通道,给予特级护理,保持安静、避免刺激。病情稳定后,适时终止妊娠。
(5)产后护理:产妇分娩结束后身体虚弱,同样会因情绪波动、哺乳等引起抽搐,仍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随时关注患者的主观症状,并做好患者皮肤和外阴部等的护理,预防坠积性肺炎、深静脉栓塞等的发生。
护理组实施循证护理,通过循证问题的提出、循证支持以及循证实践的方法来对患者进行护理。
(1)循证问题:自制关于患者需要解决问题的调查问卷,以了解患者的需要。
(2)循证支持:根据患者的反馈,查阅数据库,确定相关的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后,可以将其作为护理的依据。
(3)循证实践:①健康教育: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告知患者相关知识,让其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对于母婴的影响,进而提高自我的保健意识。在检测血压、胎心监护等项目时,应告知其检测的实际意识,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依据检测的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引起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②饮食护理:注意要低钠饮食,控制钠的摄入量。③病情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主要表现是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后效果和高血压症状的程度、持续时间相关,因而维持适当的血压值是母婴安全的一个重要关键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地关注脉搏、血压。应密切地关注患者的尿蛋白量、尿量、尿比重,注意是否会发生隐性水肿。积极地预防子痫的发生,应及时地纠正诱发因素,避免先兆子痫发展为子痫。在恶化成为子痫后,应该迅速地处理,避免进一步对母婴危害。④用药护理:在给予扩容、降压、镇静等药物时,应该注意药物的用量用法、药理作用、药物副作用等。⑤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一方面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交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处理措施,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不必过分担心自己与胎儿的健康;另一方面,用幽默的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的心情放松,避免情绪的大幅度波动。
1.4观察指标同一组人员分别用标准水银血压计对不同患者定时测量血压。记录所有患者最终分娩方式,包括顺产、剖宫产。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
(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
(%)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干预后血压变化比较护理组产妇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t=6.394,P=0.000;t=6.070,P=0.000)。
2.22组患者最终分娩方式比较护理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顺产34例,顺产率达72.3%,明显高于对照组30.2%
(13例)
(χ2=5.068,P=0.024)。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多于妊娠22周后出现,以头痛、视力模糊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流行病调查显示初产妇、孕妇的年龄过大或过小、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均是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妊娠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危害大,是产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循证护理是基于科学可信的研究成果,依据所获得的证据来提出问题,并寻找实证,进而确定最佳的护理措施,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注重个体化的差异,以广大病人为中心,成为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中采取循证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血压变化,并影响了最终分娩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后,产妇血压控制较好,顺产率也较高,可达72.3%,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
(1)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深入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影响,在意识上重视妊娠高血压疾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控制病情,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通过饮食护理,让患者正确饮食,避免误食会影响患者病情的食物,同时通过正确饮食促进病情的恢复,有效地促进血压下降。
(3)用药护理:通过用药指导,让患者正确用药,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
(4)心理护理:通 ……此处隐藏6632个字……消耗,让其在宫缩的时候,尽量休息并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或是适当的饮水,以保证其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进行分娩。在分娩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将产程进展状况告知产妇,并给产妇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不断的帮助其补充水分或是擦汗护理,给产妇一种安全感,使其更好的配合。要听产妇自述,如有头昏眼花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护理,以保证产妇安全和胎儿顺利出生[5]。
已发表的护理学论文 篇七骨科临床护理中的整体护理
摘 要: 本院骨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水平,为病人提供了适合个人的最佳护理,让病人受益,达到使病人满意的目标。
关键词: 骨科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 应用
人文观念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我们从思想教育入手,建立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护理文化,满足服务对象的全方位需求,明确转变观念的重要性、迫切性,真正理解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和护士的职责。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解决病人的问题为目的的新型工作模式。
它有着深刻的内涵,由原来的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从疾病到健康”的全过程整体护理,以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为目标的护理方式。
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不仅仅打针发药,还要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解决患者实际存在的健康问题。
护士的角色也不仅仅是照顾患者,还是健康的宣传者、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以疾病为中心,单纯地执行医嘱和进行生活护理,而是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为其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方位的全程护理。
我就整体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谈些认识。
一、做好入院病人的详细宣教,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
病人入院后,其周围环境与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和精心诊治。
护士要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采取各种方法,做好入院病人的详细宣教,帮助病人尽快地适应环境。
病人不仅仅是生物个体,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必然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友,使病人在温馨、优美的病房环境中接受治疗与护理。
把病人的健康过程当作服务范围,真正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深入病房,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精心做好每项操作检查,及时为病人进行评估、资料收集,确认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制订相应计划。
通过每天的护理查体,稳定病人的情绪,加深护患之间的信任,让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从整体护理观念出发,做好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的指导
根据病人的认识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向病人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以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饮食与药物的指导
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如多发性骨折术后,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应给高营养、高蛋白饮食。
因病人长期卧床,为防止便秘,应给多维生素粗纤维饮食。
指导病人正确用药,严格按医嘱给药,向病人讲述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等,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用药知识。
3、做好心理护理是病人康复的保证和动力
应通过向病人介绍该疾病的病情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协调,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都得到进一步的`落实,病人的心理障碍得到克服。
4、正确指导术后的功能锻炼
针对骨科术后病人的功能锻炼,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对肢体康复的重要性,要有计划地进行。
一般先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先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做全身活动,活动强度由低到高,时间由短到长,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教会并演示功能锻炼方法。
5、正确指导护理的方法
对长期卧床的病人,需教会患者及家属预防褥疮的护理方法。
如定时用温水擦洗皮肤,然后扑上爽身粉,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帮助骨折患者的肢体放置功能位,抬高肢体,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并指导多饮水,预防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统感染。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指导每日2―3次腹部顺时针按摩15分钟以保持大便通畅,对便秘患者采用中医操作耳穴压豆大肠、直肠、交感等穴,通过经络的传导刺激肠蠕动,并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以增进机体抵抗力。
具体措施:保持环境安静并向患者宣教在养病期间可听听轻音乐、小品、相声,以松弛长期紧张的神经;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多进百合、莲子、红枣汤,以养心安神;耳穴埋豆心、皮质下、神门穴,叮嘱患者临睡前按压埋豆的耳穴15分钟;叮嘱可洗脚的患者睡前热水泡脚后自搓脚心左、右各100次,以此使患者每日都有良好的睡眠。
三、创建科室品牌,护理措施人性化
为让患者感悟护士的真情,护士站备有老花镜、针线盒。
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八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等,“十个一”――“一个微笑、一个问候、一声祝福、一张医患联系卡等。
认真做好在患者入院的24小时内做好“六洁”工作,包括修剪指(趾)甲、洗头、洗脚、擦身等,并认真做好入院介绍和指导等。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做到:操作前有问候、有告知,告知患者此项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需要患者如何配合,等等。
操作后有注意事项的交代,且在为患者进行导尿、灌肠等操作时注意为患者遮挡,避免暴露隐私部位。
患者去辅助科室进行的一切检查治疗都有医护人员陪同。
在进行护患沟通时,在不同场合运用适当的语言。
科室每月召开一次工作座谈会,广泛征求患者意见,对出院患者要询问其对“出院指导”掌握的情况,并送给患者出院联系卡片,由责任护士将患者及家属送至电梯口。
四、指导患者提高自我保健力
指导患者提高自我保健力,坚持适宜的功能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要求定期来院检查。
整体护理工作在骨科运行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效果是显著的。
病房管理及各项护理质量明显优于未开展之前。
各种职责、制度的建立及考评的合理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了自身价值。
由于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护理工作取得了患者及家属最大限度的配合与支持,有效地预防了骨折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骏。医院质量管理方案规范化及评价标准的探讨。中国医院管理,1995.
[2]阎惠中。现代护理管理与质量检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护理教学论文发表【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