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高中化学教学精品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篇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_。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的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_。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
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单变化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实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新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篇二【教学设计】
1、酚的定义:
羟基跟芳香烃侧链上的碳原子连接的有机化合物是芳香 。
羟基跟苯环直接连接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
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叫 。
2、苯酚的同系物:
苯酚的同系物:通式为CnH2n-6O(n≥6);
[练习]写出C8H10O的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3、苯酚的结构:
苯酚的分子式为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 或 或 。
4、苯酚的物理性质:
苯酚俗名_______,最初是从煤焦油中发现的。纯净的苯酚为___色,有______的气味___体,苯酚易被氧化,空气中放置即可被氧化而带有 色。熔点43℃。室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苯酚晶体,振荡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当温度高于_____时,则能与水______。苯酚易溶___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它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苯酚可使蛋白质变性,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__洗涤。
5、苯酚的化学性质:
①苯酚的酸性:
苯酚的电离方程式为:
a.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 现象为 。
b.苯酚与金属钠反应 。
c.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不论CO2过量与否,均有 现象其产物为 而不生成
反应的方程式为 。
d.苯酚与碳酸钠反应 。
思考:设计实验比较苯酚、碳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
②苯酚的取代反应:
与芳香烃中的苯环类似,苯酚也可与卤素、硝酸、硫酸等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
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浓溴水,其现象是有 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思考:如何除去苯中的苯酚?
③苯酚的显色反应:
苯酚遇FeCl3溶液显色,溶液颜色变为______,这个反应可用于鉴别和检验苯酚。
思考:鉴别苯酚的方法?
④ 苯酚的氧化反应:
⑤苯酚的加成反应:
⑥与甲醛反应
6、苯酚的用途:
苯酚有毒,苯酚的溶液,可作防腐剂和消毒剂,如药皂含有苯酚。
苯酚还可作化工原料,制酚醛树脂、医药、染料等。
【归纳小结】苯酚知识的网络关系图
感悟高考
1、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④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四川盛产五倍子。以五倍子为原料可制得化合物A。A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请解答下列各题:
(1)A的分子式是 。
(2)有机化合物B在硫酸催化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A。
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 。
(3)请写出A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香兰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
丁香酚经多步反应合成。有关上述两种化合物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mol丁香酚只能与1molBr2反应
B.丁香酚不能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mol香兰素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香兰素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 )
4、下列与溴水不能反应的物质是:①苯;②苯酚;③氢硫酸;④NaOH溶液;⑤AgNO3溶液;⑥裂化汽油;⑦甲烷;⑧镁粉。 ( )
A.① B.①⑦ C.①⑦⑧ D.①②⑤⑦
【教学反思】
第五十八讲 苯酚作业纸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苯酚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而除去
B.将苯酚晶体放入少量水中,加热时全部溶解,冷却到50℃形成悬浊液
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和NaHCO3反应放出CO2
D.苯酚也可以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
2、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酚是一种弱酸,滴加指示剂变色
B.苯酚在水溶液中能按下式电离:
C.苯酚钠在水溶液中几乎不能存在,会水解生成苯酚,所以苯酚钠溶液显碱性
D.苯酚有腐蚀性,溅在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
3、下列物质中 ……此处隐藏16039个字……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 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 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O2(1:0.2)
可溶气体:Cl2(1: 2)、H2S(1:2.6)
易溶气体:SO2(1:40)
极易溶气体:HCl(1:500)
[思考] 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 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 SPACE PREFIX =O />;结构式:N≡N。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2)跟镁反应:3Mg+N2 Mg3N2
(3)与氧气反应:N2+O2 2NO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 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
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
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完成以上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 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
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随堂练习]
1、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 )
(A)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 (B)氮气和氢气在适宜条件下合成氨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 (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
2、在汽车引擎中,N2和O2进行反应会生成污染大气的NO(N2+O2 2NO+Q),据此,有人认为废气排出后,温度即降低,NO分解,污染也就会自行消失,事实证明此说法不对,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常温常压下NO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气中NO迅速变为NO2而不分解
(C)空气中N2与O2的浓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D)废气排出后,压强减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B。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实验室里从空气中制取氮气的是( )
(A)把空气液化, 然后分离出氮气
(B)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铜网
(C)把空气缓缓通过加热了的镁粉
(D)把空气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
答案:B。
4、现有M、R两种第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R强的是( )。
(A)酸性:H3MO4>H3RO4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MH3>RH3
(C)气态氢化物还原性:MH3>RH3
(D)含氧酸盐的稳定性:Na3MO4>Na3RO4
答案:C、D。
5、在F、P、Si、Fe这四种元素中,每种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区别于某它三种元素。若从中选出氟元素,选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B)单质与冷水反应最剧烈
(C)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D)在氧化物:OF6、P2O5、Fe2O3中,OF6最稳定
答案:BC。
6、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体积比充满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单位:mol·L-1)( )。
(A)0.045 (B)0.036 (C)0.026 (D)0.018
答案:B。
7、1898年,曾有人发明了固氮的一种方法,该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气为原料。第一步反应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应产物和焦炭反应,在电炉中的高温下制得第三步反应起始物;第三步反应中另一反应物是空气,该反应也是在电炉中完成的,生成一种固体;第四步是使该固体和水蒸气反应制得氨气。又知该固体中有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
(1)试写出四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简评该固氮方法。
答案:(1)CaCO3 CaO+CO2↑; CaO+3C CaC2+CO↑;CaC2+N2 CaCN2+C ; CaCN2+3H2O(g)=CaCO3+2NH3↑。
(2)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原料众多,设备重,生产成本高。
8、有A、B、C、D四种气体,能发生下列变化
A+D E+H2O, E+O2 D,
C+D B+F, B+O2 C。
且已知其中:C为红棕色,D能使石灰水变浑浊,E常温下是固体,F是一种酸酐。
(1)写出四种气体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C+D B+F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S、NO、NO2、SO2。
(2)NO2+SO2=NO+SO3。
(3)SO2+Ca(OH)2=CaSO3↓+H2O。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中化学教学精品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