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体会(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23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感悟 篇一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从中国的安全出发,又是从拯救朝鲜于危难之际的需要考虑,也是着眼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体现出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丁伟说。
在残酷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
专家表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狂妄势头,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迫使对手签下停战协定,也为侵略者的行为划出了‘红线’,立起了守护和平的规矩。这条‘红线’就是:谁妄想独断地解决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谁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这条用烈士鲜血划就的‘红线’,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影响。”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邵志勇说。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尹正达表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正义壮举,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对中国、东北亚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
他说,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信邪、不怕鬼的强大气场,彻底粉碎了美国占领朝鲜半岛和围堵遏制新中国的企图,维护了中国东北部边界的安全,确保了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战略格局的长期稳定。
“这场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震慑了侵略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的冲动,彰显了新中国这一维护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崛起,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尹正达说。
美国军队使用全部先进武器,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武器装备相当落后。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袁野认为,在敌我力量悬殊条件下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实现了“以战争求和平”的战略目标。
“中国人民敢于出兵朝鲜、敢于和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交手、敢于和‘联合国军’抗衡,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坚强力量。这在当时对广大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是巨大的鼓舞,极大增强了他们捍卫自己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袁野说。
2023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感悟 篇二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军队在大量坦克和猛烈炮火的支援下,迅速突破“三八线”并挥师南下,朝鲜战争就此爆发。
现在追究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____”,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南北双方都有武力统一的冲动,并且将其视为民族“内部冲突”。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统一进程和对外关系。由于美国军事介入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不仅使大陆“解放台湾”的计划从此搁浅,而且导致中美在朝鲜半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中国被迫打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问题,朝鲜半岛爆发的这场战争,既影响到中国的和平建设,也妨碍了中国的最终统一,可以说并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因而也绝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中国为何没有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中国又能不能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反思的重要问题。
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这既是美苏等大国的“战后安排”,同时又很快受到东西方冷战的影响,成为两个阵营斗争的“前哨阵地”。
在此背景下,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多次向斯大林寻求支持,要求在朝鲜半岛发动“统一战争”,但斯大林由于顾忌苏美直接对抗,始终没有做出明确答复。
促使这种局面发生变化的有两个因素:一是美国公开宣称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在内的地区,不再是美国在亚太的“防御范围”;范文网二是由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苏联不得不放弃对大连、旅顺港的长期使用权。为了寻找替代旅顺港的太平洋出海口,斯大林把目光投向了朝鲜半岛的四个天然良港,即位于朝鲜的元山,韩国的仁川、釜山和济州岛。
考虑到苏美在朝鲜半岛直接对抗的风险降低,同时更重要的是苏联需要在朝鲜半岛开辟新的太平洋出海口,因而斯大林的态度有了根本改变,从不置可否转变为明确支持朝鲜发动“统一战争”。
斯大林态度的这种改变,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把原说好用于援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大量武器装备,特别是海空军装备,转而给了朝鲜。苏联军援方向的如此变化,使朝鲜有了发动“统一战争”的本钱,却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条件,中国领导人对此感到震惊和不解。
先等中国解决了台湾问题,实现了统一,然后再腾出手来帮助朝鲜。这种态度,斯大林和金日成都很清楚,但他们却背着中国改变了这种“顺序”。
尽管如此,中国在阻止朝鲜战争爆发的问题上,并非无能为力,甚至可以起到重大作用。
2023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感悟 篇三1950年6月,朝鲜爆发战争,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彭德怀率兵赴朝鲜,将美军赶回“三八线”。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所敬佩,他们百折不挠,不辱使命。面对新中国刚刚成立,综合国力十分贫乏,敌我兵力悬殊较大的情况下,以高超的战略眼光,过人的胆识魄力,英明的决策指挥,做出了一个个伟大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重重困难,英勇顽强作战,创造了中国人民对外战争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人物事迹和战斗精神凝聚成一个时代的符号,启发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牢记历史,勿忘先烈,将抗战精神好好传承下去。今后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应该不放弃,把 “我不会”变成“我可以学”,把 “我不敢”变成“我一定行”,立足本职岗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感悟 篇四在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与中国“对表”是常态,无论军事行动还是政治、外交举措,中朝基本上都是强调步调一致,而朝鲜对中国的意见和决策也非常尊重。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后,朝鲜人民军经过收拢、补充和调整,已有3个军团可以投入作战, ……此处隐藏8606个字……的枪口,挺起胸膛,冲上去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用生命为军队开辟了一条胜利前进的道路。
“我宁死也不战败”,仍有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军人为抗美援朝英勇献身。他们的精神使敌人肃然起敬,使我们这一代人感到骄傲。
这段战争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使那些觊觎中国领土的国家不再敢肆意侵略。
2023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感悟 篇九在吉林省通化市,70岁的孙艳华被称为“红色文化活字典”,她不是抗美援朝的亲历者,却通过寻找、采访老兵,还原了许多抗美援朝期间的故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吹响抗美援朝的号角,作为志愿军开赴朝鲜的通道之一,通化地区全民动员保障前线是当时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70年过去了,那些健在的老兵、担架队员、民工,还有抢救伤员的医务工作者如今还生活在我们身边,但大多已是耄耋之年,我希望能找到他们,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孙艳华说。
,孙艳华因病提前退休,身体转好后,她投入到写作当中。在创作一部以老兵为题材的作品时,她结识了在杨靖宇烈士陵园守陵的老兵徐振明。徐振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转业时主动选择到通化靖宇烈士陵园工作,为将军守陵。他退休后,儿子徐永军继承了这份工作,父子传承守护了杨靖宇英魂62年。
徐振明的事迹让孙艳华对老兵这一群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在徐振明的建议下,出生于抗美援朝期间的孙艳华萌生了寻找抗美援朝老兵并记录那段历史的想法。“大多数老兵已经80多岁了,我急啊!”孙艳华说。
她向通化市委老干部局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干部局当即决定组建老干部报告团,任命她为负责人。孙艳华二话没说,拉着老伴,自费驾车,开启了“寻兵之旅”。
7年里,她找到了先后7次荣立战功的老兵刘德厚,采访到15岁上战场的老文化教员李润兰,记录下带领114名铁路工人,冒着敌机轰炸修铁路、排炸弹、救列车的“铁道卫士”高殿甲……
她以纪实作家为身份,先后采访了200多位参战老兵,整理出400多位老兵的资料,完成了老兵访谈《冰川血山》、老兵故事文集《血性碑》以及5部长篇小说。此外,她还与老伴胡堂林合作编辑了录入413位老兵战斗简历和图片的画册《军旗的荣光》,其中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占比近六成。
随着时间推移,她的“寻兵”范围还扩大到当年的担架队员、铁路工人、民工、妇女干部和医务人员,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更加完整地还原了抗美援朝期间人民群众的真实面貌。
她和老伴将自己采集的资料、图片无偿捐献给通化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并亲自参与展馆筹建。她还动员老兵们捐献出战争中的老物件,让纪念馆的藏品更加全面真实地展现那段岁月,以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从6月开始,孙艳华协助通化多个部门策划开展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活动,并做了10场专题报告。她用一个个老兵真实的故事,讲述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战士们的保家卫国之举,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抗美援朝是红色历史的一部分,是志愿军老兵、老担架队员、老干部和老一辈人不能忘记的岁月,我要做的是真实反映那个时代的人和故事,把精神留住,传承下去。”孙艳华说。
2023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感悟 篇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旗帜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这场斗争中,爱国主义成为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旗帜,是我们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爱国主义成为他们英勇作战,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巨大精神动力,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成为全体志愿军将士的行动准则。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远离自己的国土家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承担战争钢铁的压力,写下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祖国在我们的身后,人民在我们的身边。”对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深沉的爱,是志愿军官兵的精神支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人物和功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近6000个。他们是祖国的英雄儿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在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同时,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的爱国群众运动,人民群众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到处出现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情景;成千上万的民工、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奔赴朝鲜前线,担负各种战地勤务。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下,全国开展了爱国捐献、爱国公约和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一年时间里,各界人民为志愿军购买武器捐献的资金就达5.56亿元,相当于购买3700架飞机的价款。
工人和农民努力生产,厉行节约,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物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自立与发展的基础。多少年来,我们的民族历尽艰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就在于我们有浓烈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气节。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不容侵犯,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崇高信念。抗美援朝战争,又一次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他们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以弱胜强,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不畏强暴、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形成了战争史上的奇观。战争是生死搏斗,是血与火的较量。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广大官兵发扬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谱写出一曲曲响彻云天的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以6万余人、300余门大炮、175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向我两个连3.7平方公里的阵地攻击。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2米,岩石炸碎堆积起来的浮土有1米多厚。坚守部队在地面阵地和坑道与敌军反复争夺厮杀。
敌军付出伤亡和被俘2.5万人的沉重代价,我钢铁防线岿然不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官兵视死如归,不怕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证实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杨根思坚守阵地,最后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孙占元双腿被打断,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严守潜伏纪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杨连第抢修大桥,定时炸弹爆炸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官兵以苦为乐,以苦为荣。
在追歼敌人的征途上,一把炒面一把雪;在坚守坑道的作战中,艰苦卓绝斗志盛。为了建立坚固防线,志愿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坑道建设,全军构筑的坑道相当于在我国陇海铁路连云港至西安段挖出一条石质隧道;在反“绞杀战”中,各运输部队舍生忘死,建立起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个火红的熔炉,培养了无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士,锤炼了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体会(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