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对策调研

时间:2025-05-21 08:53:12
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对策调研

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对策

儋州地处海南西北部,全市耕地面积69万亩,人口10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54.7%,是典型的农业市。近几年来,儋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受传统耕作模式制约和创立特色品牌意识薄弱,农业弱质特征比较突出,产业化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仍然是儋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依托儋州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突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实现儋州农业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儋州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围绕工业抓调整、围绕龙头抓规模、围绕城镇抓带动、围绕市场抓特色、围绕增收抓服务”的思路,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满足加工、出岛出口和进超市进宾馆为定位,以提升农业品质为支撑,着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特色、精品之路,着力壮大发展海洋渔业、畜牧业、甘蔗、橡胶、瓜菜、林木六大产业。当前,粮食、糖蔗、橡胶、渔业、畜牧、瓜果菜等产业已经形成了我市的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糖蔗、橡胶、渔业、畜牧等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9.64亿元,占GDP的55%;全市农业总产值72.9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种植业占35.1%,畜牧业占14.9%,海洋渔业占48.6%,农业服务业占1.4%。

1、热带特色农业产业。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8.4万亩,总产量18.4万吨;糖蔗49.1万亩,总产量157.3万吨;民营橡胶45.2万亩,干胶产量1.8万吨;瓜菜24万亩,总产量34.2万吨;水果6.6万亩,总产量6.4万吨;浆纸林38万亩,海淡水养殖10.5万亩,大小渔船4020艘,水产品总产量33.3万吨;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专业养殖场(户)2870个,出栏生猪56.6万头、禽类1208万只。

2、农业龙头企业。我市先后引进培育南华、中化橡胶、珠联、温氏、禾木、罗牛山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专业市场2家,南华、中化橡胶、珠联等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产值72602万元,销售收入64769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产销率89.2%,年加工转化各类农产品126万吨,带动基地16.7万亩,带动农户9.9万户。

3、农业基础条件。近几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2亿

多元,高标准整治农田4.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3万亩;维修及防渗硬化渠道861公里,加固病险水库12座,打抗旱田头机井232眼。全市森林覆盖率38.5%,有效灌溉面积22.4万亩,在光村扫地坡、东成长坡洋、王五枝根坡、中和七里洋、新州新中洋、那大洛南等10个田洋创建了10万亩连片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拥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9910台(件),建成4个省级标准化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成市级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17个农产品检测流动服务站。

近年来,我市共培训农民20万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1761人次。初步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信息网络,已建成瓜菜销售信息服务点2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91家,注册社员2569名,带动农户1.8万户,连接基地17万亩。

4、农业科技推广。近几年来,我市共引进培育甘蔗、花生、尖椒、水稻、橡胶等新品种110个,推广10个,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15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9.3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抛秧、病虫害综合防治、橡胶新割制、秸秆还田、无公害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尖椒、红南瓜、黑皮冬瓜、苦瓜、青瓜、紫长茄、长豆角、香蕉、荔枝等20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认证面积10.6万亩,初步形成黑皮冬瓜、小南瓜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2006年至2008年,农业分别占我市生产总值的59.5%、53.8%、54.7%,农业占有一半以上的GDP,这说明我市经济十分落后,农业仍然是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当前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农业仍处于重要位置,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

从总体上看,儋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市,且土地很肥沃,自然条件也相当好,特别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市政府在改善农业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我市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农业农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来,市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毕竟投入有限,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水利等基础条件还很差,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田头井、坡地井、山塘小型水库及井渠配套工程还非常少,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较低,特别是木棠、光村、三都、峨蔓等中北部地区的水利灌溉不到位,“靠天吃饭”的现

状依然存在,这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长期以来,儋州的农业粗放经营的成份比较大。尽管从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就对农业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使农业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农业模式的束缚,仍然存在追求面积和产量,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现象。甘蔗等传统产业和橡胶等优势产业效益还不够高,所占面积很大,但占总产值比例只有35%;瓜果菜、畜禽、花卉、海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仍偏小,畜牧业只占总产值的15%,还是偏低,新兴的优势产业也还没有培育起来。当前全省绝大多数市县都从发展瓜果菜等特色农业中获得收益,形成规模,我市明显落后了。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不多。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了中化橡胶、南华糖业、温氏集团、珠联冷冻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对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总的来看,农业龙头企业还很少,且大多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仍停留在初级、简单阶段,产业链条太短,难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有效抵御价格波动等农业风险,带动能力不明显。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总体竞争力不足,农业生产资源优势没有从根本上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农民都是分散的家庭经营,处于单门独户、孤军奋战的局面。

五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市还没有以“产地交易”为主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仓储、制冷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制约了我市本地农产品的外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且,政府也没有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一些不合格产品得不到有效控制,大量流入市场。

六是农民综合素质低。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保守,小农意识严重,生产、生活方式仍禁锢在旧传统之中,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现代意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 ……此处隐藏2390个字……>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要加强示范,要引导农户调品种、调周期、调面积,把土地调整出来,因地制宜种瓜菜、种花卉、养家禽、养鱼养虾(贝)。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围绕“两种两养”,做大做强某一两个品牌,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6、调整优化农业比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农产品出岛出口为导向,结合“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思路,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大幅度提高瓜果菜、水产品、畜牧产品、花卉等优质农产品的比重。一是建设特色基地。围绕瓜果菜、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花卉、糖蔗、橡胶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鼓励引导龙头企业按“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重点抓好现代农业核心基地、王五万亩冬瓜基地、排浦千亩西瓜基地、排浦千亩朝天椒基地、三都200亩供洋浦无公害瓜菜基地、白马井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千亩兰花示范基地、王五千亩连片罗非鱼示范基地、北门洋万亩对虾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木棠贝类养殖场等基地建设。要按照

“一村一品”的要求,研究制定对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的政策措施,着力培育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甘蔗、花卉、畜产品、水产品等专业村。二是发展规模养殖。要通过政策扶持,规划引导,鼓励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等发展规模养殖。重点抓好肉联加工厂、北岸羊养殖基地、罗牛山10万头种猪场、温氏6万头种猪场、兰洋万头猪场建设。

7、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把发展涉农龙头企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要积极培育和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扶持现有的企业壮大实力、扩大规模,同时,要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产业吸引,重点引进一批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能力强、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花卉及瓜果菜运销和精深加工等方面的龙头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引进生猪养殖企业3-4家每家在2-3年能形成20-30万头规模、瓜菜农超对接企业2-3家、海淡水养殖龙头企业4-5家、花卉龙头企业4-5家。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编织到我市的几个特色农业产业链中,推广“公司+农户” 和“一村一品”模式,初步形成龙头企业、主产区镇 、专业村与合作社、专业农户等几个层次的组织模式,积极培育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带动农村发展,积极帮助农民增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有资金、技术实力,有管理经验,有市场网络,有品种优势,引进了龙头,就是引进了生产力,就能使农民搭上致富的快速列车。要设立产业化风险基金,实行龙头企业补贴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化解市场周期性波动风险。二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大对农村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引导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综合服务型的各类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水果、畜牧、花卉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和规范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网络优势,增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在糖蔗、橡胶、畜禽、水产品、瓜果菜等大宗农产品和重点产业加快建立产业协会组织,引导各专业组织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工转化、运销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8、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增强科技在农业中的支撑作用。一要借助热科院和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推广应用,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二要加大

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设施大棚、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滴灌、喷灌、无公害栽培、生物防治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三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和转化,支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健全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四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组织开展适宜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五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重要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切实搞好各项服务,做到产前搞好信息引导、农资配送;产中重点搞好技术指导、病虫统防统制、机耕机播机收;产后重点搞好市场营销、加工储藏、产品运输等。

9、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决定农业产业化成败的根本因素。一要突出抓好品种改良。加大良种良苗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力度,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在品种结构上,要根据市场需求,选准高产、优质、高效的品种,突出主导和有地方特色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在瓜菜质量上,要严把质量关,加强育苗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预冷、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以质取胜。在生猪养殖上,要抓紧改造扩建一批原种猪场和良种生产场,推广生物菌等先进科学饲养方式。二要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健全17个镇级质量检验监测站,严格制定质量标准,推行质量认证、产品标识和基地备案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生产环节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引导发展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要突出抓好创建品牌工作。农产品出口出岛,主要靠品牌带动。因此,要十分注重培育农产品品牌,鼓励企业创立优质名牌,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抓好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的检测和认证工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与争创名优品牌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突出抓好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引导龙头企业、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联合研制、开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改造生产加工工艺,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10、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要探索新的土地规模经营形式,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转包、租

赁、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转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1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使18岁至50岁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同时,加强务工技能培训,建立培训与劳务输出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打造1-2个劳务品牌,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

12、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市、镇政府应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摆上重要位置,加快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实施方案、上下衔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要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服务,分类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环境;要明确任务,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对策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